抑郁、焦虑、拖延、羞耻……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时代的情绪困境?
Editor's Note
焦虑症、拖延症、手机依赖症、社交恐惧症等各种“病症”频上热搜,相关新闻、甚至洗脑段子一次次掀起讨论狂欢,而它们引发全民共鸣的原因或许值得更深的思考:人们无法自拔地陷入自我怀疑,却又寻觅不到可靠的“药方”。
然而,良药难寻或许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个体困境的源头不一定在自己身上,亦常常源于外界压力。本期情绪书单不仅剖析个体情绪困境,还联系网络谣言、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超负荷工作等常见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回应三个重要的问题:
被繁忙的日程追赶时,如何消化疲倦引发的羞耻感,建构生活的秩序?
怎样表达情绪,才能避免“传播负能量”?
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时,如何跳出怪圈,厘清是否是社会环境塑造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的历史,就是人类逐渐了解和接纳自己的历史"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Our Minds, Our Selves: A Brief History of Psychology
本书POD版本在售 原价:124元 现价:92元
杰出的心理学家和作家 Keith Oatley 通过讲述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突破和及其背后的故事,提供了一部原创、权威的现代心理学历史。这本书穿越了一个迷人的领域:关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大脑生理学、情感、心理发展、语言、记忆、精神疾病、创造力,以及人类合作等。
作者传记式的叙述带我们走进心理学思想脉络背后的人物:科学家,如达尔文、皮亚杰、斯金纳和图灵;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如迈克尔·托马塞洛和塔尼娅·辛格;以及来自其他领域的有影响力的人,包括玛格丽特·米德、诺姆·乔姆斯基和简·古德尔,等等。本书以一种全新的、引人入胜的方式回顾了这门奇妙的科学的发展历程。
"想放松,但就是不甘心"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Why We Are Restless: On the Modern Quest for Contentment人们现在陷于一个不知满足的时代——为了追求改变而改变,即使改变意味着破坏当下的幸福。在本书中,Benjamin 和 Jenna Storey 通过对蒙田、帕斯卡尔、罗素和托克维尔的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出了现代人对于“幸福”的定义,继而从根本上对当代人的不满足心理进行了反思,最终为当代人如何自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拖延的最大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史铁生)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On Task: How Our Brain Gets Things Done
从泡一杯咖啡到买房买车,再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有着能够将脑海中的想法付诸现实的神奇能力。我们是怎样做到的呢?换而言之,我们的大脑是怎样指挥我们把想法落实的呢?
本书作者、布朗大学认知学教授 David Badre 就在书中向大家介绍了认知控制的神经学原理。认知控制反映了我们常说的“执行力”,指的是大脑设计复杂行动来实现目标的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作者在书中以生动的临床案例研究为读者们揭开了多任务处理、意志力和习惯性错误等生活实例背后的奥秘。
"带着愧疚刷手机,停不下来"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Experiments of the Mind: From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Lab to the World of Facebook and Twitter
与情绪和解
"亲人去世后,大家是怎么走出这一段日子的?"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Grief: A Philosophical Guide
重要的人离世带来的悲恸是人类生存体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哲学家们很少深入研究这个主题。这本书具有开辟性意义,提供了对悲恸的全新理解。人的悲恸往往是哀悼某个与个人身份认知有紧密联结的人的逝去。这份身份认同不仅寄托于熟识的人,也可能是并不认知但对自己很重要的人,譬如偶像。本书作者认为悲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机会:促进个体认知的成长,以及激发对人际关系的感悟。
"悲观主义者如何积极思考?"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Dark Matters: Pessimism and the Problem of Suffering
在十七和十八世纪,哲学家们就以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上帝怎么会允许在一个据说是美好的创造中出现邪恶和痛苦。作为顶尖学者的一部令人惊叹的思想史作品,Mara van der Lugt讨论了莱布尼茨、休谟、伏尔泰、卢梭、康德和叔本华等传奇人物,将哲学史上最有活力的时代之一带入了生活。本书追溯了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竞争性哲学传统是如何从现代早期关于邪恶问题的辩论中产生的,并为重新发现悲观主义作为同情、安慰、甚至是希望的来源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情感需求不能被接受的时候,我感到羞耻"
How to Do Things with Emotions: The Morality of Anger and Shame across Cultures
美国哲学家对特朗普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分裂的道德反思,尝试以情感的道德哲学发明重新粘合社会的手段。本书作者认为,情绪是人们所塑造的,愤怒和羞耻与社会文化规范密切相关;人们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在情感或道德的平衡——但我们仍然可以控制和改变这些情绪的表达方式。
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行为
"正是与其他人的连接塑造了我们"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The Secret of Our Success: How Culture Is Driving Human Evolution, Domesticating Our Species, and Making Us Smarter
本书POD版本在售 原价:124元 现价:92元
是什么使人类能够主宰全球,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本书表明,我们成功的秘诀不在于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而在于我们的集体大脑——人类群体在社会上相互连接、学习,并世代传递知识的能力。Joseph Henrich 认为,我们早期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产生了许多文化创新,如火、烹饪、水容器、植物知识和弹射武器,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我们大脑的扩张,并以关键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理学、解剖学和心理学。后来,一些集体的大脑产生并重新组合了强大的概念,如杠杆、车轮、螺丝和文字,同时也创造了继续改变我们的动机和认知的制度。Henrich 展示了遗传学、生物学是如何与文化进化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正是文化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将我们的物种推上了一个非凡的进化轨道。"我迟早有一天会被 peer pressure 彻底压垮"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Under the Influence: Putting Peer Pressure to Work
正如心理学家长期以来所理解的那样,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有时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往往是向坏的方面发展。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是,社会影响是双向的:我们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所做出的选择的产物。
例如,大多数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不会长大后成为吸烟者、恶霸、骗税者、性侵犯者或酗酒者。但当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时,上述每一个希望都不太可能实现。作者承认,这样的伤害很难衡量,但政策制定者没有理由忽视它们。
好消息是,作者在这本书中说明,只需要一系列简单的政策措施便可造就更具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既不会导致个人无法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会要求任何人做出痛苦的牺牲。
"连续超负荷高压工作了一周,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猝死"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Overload: How Good Jobs Went Bad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本书荣获美国社会学会组织、职业和工作分会马克斯·韦伯图书奖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员工施压,以期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在本书中,作者指出了这种新型高强度工作模式造成的长期压力如何导致了职业倦怠、雇员流失以及业绩水平下滑。为探索这种不健康工作环境的改变之策,作者花费5年时间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实验,以证明对工作模式的反思与重塑可以有效改善员工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私人生活与事业,从而提升工作满意度,并最终促进企业发展。"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古斯塔夫·勒庞)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本书介绍了各种帮助解决坏思想的方法:如何能够更容易地发现和避免有缺陷的论点和不可靠的信息;如何确定一个证据是否可靠;如何认知自己对事件是真的了解还是盲目相信,以及哲学如何让人过上美好、理性、审慎的生活。
*本文对话框中内容灵感来自网友
相关热读文章